第一百二十八章 铜铸五环,棍走阴阳(1 / 2)

第128章 铜铸五环,棍走阴阳

见小儿心意已定,姜义也不再多言。

只絮絮嘱咐了几句老话,万事小心,安身为上。

一旁许久未出声的大儿子姜明,这时才开了口,话不多,却问得直接利落:

「几时动身?」

姜亮也答得爽快:「上头催得紧,县尉司那边的差使都交卸了。再拖不过三五日,便得上路。」

姜明「嗯」了一声,语气平平,没再追问。

只是那双素来清亮的眼子,淡淡地在小弟身上来回打量了一遍,像是要把人从头到脚都看个通透。

片刻后,他才伸手,在姜亮肩上拍了一掌,语气平淡:

「那便趁着在家,好好歇几日。」

次日清晨,天光还未全亮,寒气里裹着霜气。

姜明照旧在寒地里讲了书,拢着袖子,抬着嗓门,一板一眼,声声落地。

只是今天的课,比往常收得早些。

书一讲完,他也没再多留,一转身上了后山。

这一回,却没像往常那般待到日头黑尽才下山。

未到午时,人便折返回村,怀里揣着一包鼓囊囊的东西,把前襟都顶得鼓了起来。

脚下带风,也不与人打招呼,径直往村头那间唐家铁铺去了。

再见他时,已是日头偏西。

炊烟散得乾净,一家人正围坐桌前,热汤热饭,香气氤氲。

门口一响,姜明跨步进来,手上提着个沉甸甸的麻布袋。

走动之间,那袋里叮叮当当地响着,像是铜铁磕碰,虽不甚响亮,却正好落在了满屋人的耳根子底下。

霎时几道眼光齐刷刷望了过去。

姜明也不绕弯子,只嘴角一牵,朝姜亮招了招手。

「来,试试看。」

说着便将那麻袋往地上一搁,麻绳一扯,「哗啦」一声响,从里头摸出一溜铜环。

大的一个,小的四只,颜色沉稳,不带一点花巧。

形制说不上精致,边角还有点粗糙,一瞧便知是匆匆打就,赶时赶点的活儿。

可那铜色却敛而不俗,分量压手,光是拿在手里,就能叫人心头沉下三分。

细瞧之下,倒与姜亮那根长棍上的铜箍颇有些神似,只不过款式收敛,打得更纤巧些。

两个手镯,两个脚环,外带一个颈圈,一大四小,头尾相应,竟是套得齐齐整整。

姜亮如今也识些货,眼睛一亮,嘴上虽不言语,眼里神色却生了几分郑重。

他也不客气,伸手接过来,俐落地一一戴上。

铜环贴在皮肤上,微沁着凉意,却不刺不紧,手腕脚踝处都空出些宽裕,动起手来,翻转挪腾,丝毫不觉妨碍。

只是偶尔抬手伸腿,袖口裤脚下头那一点黄澄澄的铜光,总归还是太跳脱,看得有些扎眼。

柳秀莲瞧在眼里,没多话,转身回屋,翻出一匹压了好些年的棕布。

那是她给姜曦备下的陪嫁料子,筋骨结实,纹路粗中藏细,寻常舍不得动,连冬衣都没舍得裁。

今儿也不犹豫,手起剪落,割成细条。

再把那几只铜环接了过去,坐在灯下,一圈一圈,缠得细密周正。

等再戴上时,原本露着光的铜环,便被包得严严实实,颜色沉静,看着就像些普通护具。

就算让外人撞见,也不过随口糊弄一句是乡俗风物,辟邪纳福,倒也算不得出奇。

姜亮低头瞧了瞧,又弯弯手肘踢踢腿脚,动作沉稳,铜环贴着皮肉,温润得紧,恰到好处。

他心头一热,正想说句什麽谢语,却被姜明抬手一拦。

「得了,兄弟之间,扯那些虚套作甚。」

他说得平平淡淡,连个眼风都没多给。

说着,他又俯身在那口半旧的麻袋里摸了摸,手指在里头拨拉几下,哗啦哗啦直响。

片刻后,乾脆「当啷」一声,把剩下那点零碎全倒了出来。

都是些指环丶挂坠一类的小物件,叮叮咚咚散了一桌,溅了满桌铜光。

「剩了些边角料,扔了可惜。」

他掸了掸手上的铜屑,说得轻描淡写:「随手打了几个,一人一样,就当个护身符使。」

话说得随意,手上却不含糊。

分发下来一人一样,既无重复,也不见遗漏,显然是早就盘算好的。

轮到姜义时,递过来的是一枚扳指。

通体铜质,打磨得圆润光滑,颜色沉稳,瞧着平平无奇,握在掌心却沉甸甸的,压手得紧。

姜义接过来,只低头一掂量,便顺手往大拇指上一套。

正正合扣,一分不松,一分不紧,像是专门为他量了尺寸一般。

看着那扳指在指节上泛着光,唇角微翘,便将手伸出来,在众人眼前晃了晃,一脸得意神色。

一家子各有所得,自也欢喜得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