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一个。
八大商行里的顺记商行最大的一艘商船在从苏禄岛离开后,突遭海上旋涡,整条船都沉了。
其他的,没有听说过。”陶朱公立刻说道。
叶辞书点了点头,转而又问了一个问题。
“公爷,那这三年来岭南的商贸一直都很稳定是吧!
毕竟我看了那些账本,三年来交的赋税基本都保持在一个标准。
上下浮动不超过一万两银子。”
陶朱公点点头。
“嗯,岭南那边的税赋一直都很稳。
卖出去的东西是有数的,除了大渝自己消耗的,其他的运到海外卖了,数量每年差不多。
除了岭南那边个别的地方稻米一年三熟了,运到外面多了一点,其他的都很稳定。
海外进来的货物,更是每件货物都要登记的。
所以,岭南的税赋一直很稳。”陶朱公笑道。
虽然他不知道叶辞书问这个的意思是什么,但肯定是个问题。
果然,叶辞书也不藏着掖着了。
她从自己的手腕上摘下一串金琉璃珠串放在了陶朱公面前。
这是初一那天,她去春不晚和十二爷喝茶,寒酥跑出去逛街特意给的她买的。
五两银子!
叶辞书当时还很惊讶。
“公爷,这串琉璃手串是我的丫头在京城的博古斋里用五两银子买的。
这样的手串在三年前值多少银子呢?”叶辞书问道。
陶朱公的眼睛立刻眯了起来。
他拿起叶辞书放下的金琉璃手串看了看,脸色立刻严肃起来了。
“五两银子买的?你确定不是五十两?”陶朱公追问。
叶辞书摇头。
“就是五两银子,金琉璃手串五两银子。
白琉璃手串三两银子。
京城博古斋的账本上应该可以看到这些账的。”叶辞书肯定的说道。
陶朱公的眼神一下子就凌厉起来。
第395章 基本规律
陶朱公很快就意识到不对了。
三年来,岭南八大商行的税银都是固定的,但是市面上很多商品的价格却比之前降了这么多。
这也就是说从番邦进来的货物比之前要多了很多。
物以稀为贵,当以前稀罕的东西不值钱了,那说明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
或者说当地已经出现了替代品……
琉璃的烧制技术……
陶朱公很清楚,目前大渝暂时没把这项技术研究透,还烧不出这么好的琉璃出来。
在某个海外的国家,他们的琉璃烧制技术成熟,做出来的琉璃制品美轮美奂。
大渝人非常喜欢那些看起来很精美的东西,大户人家都以能有一两件的琉璃制品为荣。
陶朱公看着桌上叶辞书拿下来的手串。
“这也就是说在岭南那边,八大商行里有人私自从番邦运货物进来。”陶朱公慢慢说道。
叶辞书很好奇,为什么陶朱公会这么说。
“会不会是……其他的一些小商行干的呢?
毕竟这东西利润高,从番邦弄来不值什么钱,但是往内地一送,价格至少翻番。”叶辞书忙说道。
陶朱公摇了摇头。
“琉璃一向是从番邦进口的大宗物件。
八大商行对这个管控的非常严格。
谷贱伤农虽说用在农民身上合适,但用在那些商户身上,一样是这个道理。
叶少卿,你没去过岭南,不知道那边八大商行对商贸的把控有多厉害。
要是世面上出现了低价的琉璃制品,或者说有小商行偷摸的运了一批琉璃物品进来,八大商行的人肯定会第一时间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