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武道之路的断绝。
思及此处,吴文脑海中不知怎麽,突然冒出一个东西:
「封神榜!」
……
沿途未作耽搁。
加上速度飞快。
吴文很快便回到了番禺城。
他径直步入王宫,寻至正在处理政务的吕才面前。
「公爷?」
吕才见吴文突然现身,颇为意外:「您怎如此快便回来了?」
「怎麽?嫌我回来得早了?」吴文打趣道。
吕才连忙起身相迎,笑着告罪:「公爷说笑了,您能归来,属下欢喜还来不及呢!」
说着,吕才从案几上拿起几本奏摺,递给吴文:
「公爷,这是属下近日遇到的几桩棘手之事,尚不知如何处置。既然您回来了,还望您能决断。」
吴文接过奏摺,却并未翻阅,而是将其放回案上:「这些事暂且不急,我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与你商议。」
见吴文神色凝重,吕才顿时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心中暗自揣测,这或许也是吴文突然提前归来的缘由。
「你可曾听闻堕罗钵底国?」吴文问道。
「嗯!」吕才点头应道,「属下在长安时,曾在崇文馆的古籍中,读到过关于堕罗钵底国的记载。」
「此国原是古哀牢人后裔,源自澜沧江丶怒江中上游地区。」
「汉朝时期,武帝曾有意招抚,然其拒不从命,甚至欲进攻南诏,扬言要回归祖地。」
「武帝本欲出兵剿灭,却因地理环境险恶,仅攻下部分地域,后设立交州三郡,以遏制堕罗钵底国。」
南诏,就是云南,澜沧江所在。
听博览群书的吕才,将堕罗钵底国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吴文不禁轻叹:「他们竟是故哀牢山后裔,那也算得上是华夏子民!」
吕才却摇了摇头:「史书虽如此记载,但堕罗钵底国早已不认其华夏分支的身份。」
「如今,他们的语言与文字,皆源自天竺的婆娑语。」
吴文闻言,面色一沉。
「公爷,您提及堕罗钵底国,所为何事?」吕才问道。
吴文遂将此次离城所遇之事,一五一十地告知吕才。
吕才听后,眉头紧锁:「公爷,属下以为,此事应先上奏长安,由陛下定夺。」
「鞭长莫及,上奏又有何用?岭南朝廷尚且无力管辖,朝廷岂会轻易出兵讨伐堕罗钵底国?最终,此事还得由本国公这个岭南道大都督来处理。」吴文断然道。
「那……公爷您意欲何为?」吕才小心翼翼地问道。
「意欲何为?」吴文双眸微眯,眼中闪过一丝寒光,笑道:
「孩子若是不听话,身为大人,自然要好好管教一番!」
「公爷,您莫不是要攻打堕罗钵底国!?」吕才确认道。
「怎麽?不可吗?」吴文反问。
「这……」吕才面露难色,「公爷,此事恐怕难办!」
「其一,我们初到岭南,诸事未稳,地域广袤,尚未真正一统。以大都督府之力,恐难召集足够兵力,远征堕罗钵底国。」
「其二,堕罗钵底国山高路远,中间隔着崇山峻岭,大军难以行进。」
「再者,从公爷所述来看,堕罗钵底国如今仅派了一小队人马来犯,我们实无必要大动干戈。」
「因此,属下以为,我们只需派遣得力人手,加强防守,阻止堕罗钵底国入侵即可。
属下就觉得,可派遣阿蛮,统领镇抚司前往。」
闻言,吴文微微摇头。
吕才是根本不理解他的意图。
这一战,他之所以要打。
不仅是为了回击堕罗钵底国,令其再不敢来犯;
更是欲藉此征战之机,彻底一统岭南。
将听命者召集麾下,违逆者尽数铲除。
而最重要的,堕罗钵底国中,有吴文需要得到的东西!
这诸多因素加起来,就是吴文非要开战的原因。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