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时代波澜
在伦敦的政治人物看来,亚瑟·黑斯廷斯爵士究竟是个辉格党人还是个托利党人,这确实是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辉格的教育背景,托利的任职经历。
在诸如天主教解放丶废除《血腥法案》和奴隶制等社会议题中,他都持有相当鲜明的辉格立场。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却经常肩负起替托利党冲锋陷阵的角色。
谁是威灵顿公爵丶罗伯特·皮尔爵士等托利党领袖最信任的警官,是亚瑟·黑斯廷斯。
谁是布鲁厄姆勋爵丶达拉莫伯爵等辉格党激进分子最得意的门生,是亚瑟·黑斯廷斯。
谁是坎伯兰公爵丶艾尔登伯爵等高等托利眼中不可信的天主教徒,是亚瑟·黑斯廷斯。
谁是帕麦斯顿子爵丶约翰·罗素勋爵等强力辉格厌恶的独走分子,是亚瑟·黑斯廷斯。
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这位爵士的真实立场,而他模棱两可的态度也加深了公众的这一印象。
但不论亚瑟立场如何,他在威斯敏斯特总会受到特别欢迎。
原因无他,伦敦大学首届毕业生,杰里米·边沁的年轻门徒,这两个身份足矣。
与大部分人印象不同,许多不了解不列颠的外国人总会认为,类似威斯敏斯特丶布里斯托这类选民众多的城市选区通常会是托利党或辉格党的大本营。
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由于这些城市选区的选民多达数千乃至万馀,因此反倒不利于两大党进行收买控制,再之城市地区政治力量错综复杂,即使是那些豪强巨富也不敢妄言一定能拿下这里,在此类地区参选而被弄得倾家荡产的不在少数。
而这样的特殊情况也促使此类选区较早的出现了专门组织选举的政治机构。
而统治威斯敏斯特的便是弗兰西斯·普莱斯1807年创建的威斯敏斯特选区协会,自该协会建立以来,他们已经先后数次击败声势浩大的辉格党与托利党候选人,并力保该协会支持的激进派候选人胜选。
虽然近些年来,威斯敏斯特的议员们大多与辉格党保持统一步调,有的甚至直接加入了辉格党,但是如果要在辉格党内划分势力范围,与其说威斯敏斯特属于辉格党,倒不如说这里属于自由主义激进派,或者杰里米·边沁的功利主义支持者。
如果你乐意的话,也可以把这个组织当作伦敦大学的娘家。当然,一切前提是:你真的杰出到了足以引起他们的注意。
是的,威斯敏斯特选区协会不是辉格党的大本营,而是杰里米·边沁的大本营,是辉格党不敢将布鲁厄姆勋爵丶达拉莫伯爵等人完全排除在任用名单外的原因之一。
前不久,由于《爱尔兰教会法案》受阻丶岳父格雷伯爵的内阁也随之倒台而大发雷霆的达拉莫伯爵在《威斯敏斯特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政论。
他先是斥责辉格党近来的行为令大不列颠蒙羞,随后毫不避讳的号召所有激进派:在议会改革通过后,我们应当在英国的各个城镇乡村建立类似威斯敏斯特选区协会的政治组织,只要有了这类组织,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会被疯狂的托利党人或羞怯的辉格党人出卖了!
而在亚瑟经过布鲁厄姆勋爵推荐,并被伦敦大学董事会正式任命为校史第二任教务长后,这位被威灵顿公爵和皮尔爵士委以大任的前警官先生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貌似伦敦大学的「娘家人」同样打算对他的前途有所安排。
上任的第一天,他就被安排参观了威斯敏斯特选区协会,详细的了解了该协会的运作方式。
总得来说,当下选区协会的运作还相当原始。
首先,他们会让每位威斯敏斯特的选民支持者登记入册,以便在大选召开时,要求他们按时参加投票以便协会候选人顺利当选。
而在休息日,协会和登记处的骨干分子还会挨家挨户的游说,一方面是为了争取那些立场不坚定的动摇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调查各个潜在候选人的支持度,让协会成员参与推荐竞选者。
虽然伦敦大学并不在威斯敏斯特选区内,但由于边沁与伦敦大学的特殊关联,这所大学与威斯敏斯特却有着各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在伦敦大学获得的校外捐款当中,有相当比例都来自于威斯敏斯特的中等阶层。
而布鲁厄姆勋爵如此刻意的安排教务长到这里调研,再联系到达拉莫伯爵的政论,他们心里究竟在想什麽?
真相,昭然若揭。
亚瑟也总算想明白了,为什麽布鲁厄姆勋爵和达拉莫伯爵貌似对他在高加索的冒进行为并不怎麽生气,因为比起高加索这种「小问题」,他们显然更难接受辉格党在爱尔兰问题上对他们的背叛。
亚瑟的冒进,最多只是经验缺乏导致的处理方式欠佳,但在路线方针上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辉格党团呢?
不继续推行爱尔兰解放,那就是路线之争。
就如同议会改革一样,他们俩是一定要斗争到底的!
至于为什麽选择亚瑟·黑斯廷斯,而不是埃尔德·卡特。
固然,首先是物种上的考虑。
其次,即便撇开物种不论,除去亚瑟·黑斯廷斯,伦敦大学当下确实拿不出其他人选。
1826年创办的伦敦大学办学至今刚满八年,拢共就这麽几届毕业生,年纪最大的也没到30岁,这群年轻人里能挑出一个年少成名的亚瑟·黑斯廷斯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实在是不能指望他们再多推出几辆自行车。
亚瑟回国的时间点又是如此恰当,正好卡在布鲁厄姆勋爵等人与辉格党离心离德的节骨眼上,他们此时就算想力推卡特先生,起码也得等他先从澳大利亚飘回来不是吗?